阅读从一出生就开始


频道:最新公告 来源:天津家教网 点击:248 日期:2022/7/15
天津家教前言:
 
       2008年初,应刘良华老师之邀,回顾整理了女儿小意的阅读史,题为《阅读可以从一出生开始》,那时小意还不到5岁,在读幼儿园。文末我特别注明了写作时间,心里想着这样的回顾和整理只是开始,这件事值得持续做下去。而实际的情形是,随着年龄增长,小意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读过的书越来越驳杂,回顾整理变得日益艰难,拖延到今天,小意行将小学毕业的时候咬牙落笔,很多细节都漫漶不显,只能捡拾一二碎片记取。
 
01
睡前仪式
       从出生开始的睡前阅读最初是为了形成一种生活习惯,用行动告诉女儿小意,读完书就该关灯睡觉了。后来,每天的睡前30分钟阅读成为我们有限的亲子交流时光中重要的一部分——随性聊聊阅读感受,提出疑问和简单解答,铺张开来说说有关无关的生活中的人和事。即使在旅行中,小意和我也是不嫌麻烦地各自带上正读和想读的书,读几页书再睡。没有强迫,那种安顿好身心的放松和愉快是有阅读习惯的人所熟悉的。2014年暑假,我们行走美国东西海岸,近二十天紧张的旅程,随身带着四季的换洗衣物,死沉死沉的,小意还坚持背去了《蓝色海豚岛》和《呼兰河传》,关于原住民,关于故乡,与整个行程中我们不断聊到的美国印第安人的过去与现状可谓遥相呼应,细想颇有意味。回来晨昏颠倒,她边倒时差边读《我们台湾这些年》,了解台湾人眼中的台湾,立意为9月的台湾访学做准备。除了纸质的书,小意每次出行还会带着电子书,里面载有各国童话、民间故事。童话和民间故事是小意整个小学阶段持续最久的阅读专题,一读再读。在小意能独立阅读之后,我给她读书越来越少,当然知道为孩子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实在是工作太累,安顿自己疲惫身心需要很多时空。这也是我的教子原则——不要满腹牢骚,带着厌烦的情绪与孩子相处,累了就找个替代方式,彼此舒服为上。作为替代,起初我给小意买了一个外放的MP3,类似我小时候的半导体收音机,下载语音书让她睡前听书。她也非常喜欢,除了睡前偶尔听一听,洗澡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上学或放学路上也会偶尔听一听。《华夏神话》《三十六计》和《话说中国》是小意喜欢的语音书,而历史类的阅读正是小意所欠缺,恰好在听书中补足。研究发现,父母读书比孩子自己听机械声音要好,也纠结过,权衡利弊,我还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想读的时候就不勉强。因为小意喜欢的是那种促膝读书的亲昵、温暖氛围,我读什么她都挺开心,于是我有心读些她不会主动选择的、生活中也很少接触的内容,比如连续读完佛经故事、圣经故事和古兰经故事。小意问:“为什么都有与大洪水有关的故事?”我连夸她善于寻找关联,给她简要介绍三大宗教及其起源,其间小意不断追问各种“为什么”,也常打断我反复强调:“除了圣诞老人其他我都不信。”不说服,散碎地说到哪里是哪里。2015年1月,寒假开始的第一晚,我大方地对正在睡前阅读的小意说:“今天可以晚睡,明天可以赖床,睡前给你读书。”小意头都不抬斩钉截铁地说:“不用,我自己看。”这是小意第一次拒绝我为她读书。以前给父母们做阅读指导,有妈妈苦恼地问:“睡前给孩子读书得读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引经据典告诉:“12岁左右,青春期到来,孩子会主动放开父母的手,与我们渐行渐远。”那晚我怔了半晌,猛然意识到小意快12岁了。
 
02
自由自主阅读
       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我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其一,孩子就爱看漫画,不读文字量大的书,这样也自由自主吗?其二,读书不求甚解,读完一问三不知,这样有用吗?我会用研究结果说服大家——一直酷爱看漫画的孩子也比看电视学会的词汇要丰富。一直酷爱看漫画的孩子,慢慢也会爱看别的书。自由自主阅读的效果时间越长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自由自主阅读的孩子们在词语积累、语法掌握、语义语境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上,并不比控制组的孩子差。没有数据显示这样“散漫”地读,会比传统的盯着问、读后立即考查或者用各种方式积累的方法学得少、能力差,至少是同等水平,部分小组测评中表现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显得更高,而在阅读兴趣的提高上,自由自主阅读有巨大优势。
        我自己的阅读史就是非常自由自主的,孩提时父母的批评质疑只是让一部分阅读转入地下罢了,爱读什么就读什么让我保持了阅读兴趣和习惯,可轮到自己做父母时,真正做到让孩子自由自主阅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时候是并不确定的在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之间反复,求取平衡。稍加干预便担心折损她的阅读兴趣,任她随波逐流又担心过于通俗流行的阅读导致她惨被洗脑且无可逆转。
       还记得幼儿园中班时,小意因伙伴带动,让我买《虹猫蓝兔七剑传》读给她听,虽然我顺着她的意思买了书,但心里却是反对的,并消极地对待了让我读给她听的要求。一路走来,但凡看着孩子像苍蝇围着坨臭狗屎似的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因恶心而导致的烦躁很容易爆发,忍不住指手画脚、絮絮叨叨,各种处心积虑地质疑、批评孩子的选择,再怎么委婉隐蔽也都是试图干预的居心。
       低、中年段,小意以绘本阅读为主,作为购书狂人,那几年我在当当的购书款是年均8000元左右,凡新出绘本就立即买回家,除了我挑来读给她听的,其余爱看不看。现在家里有一个绘本专柜,门类齐全,是小型绘本馆的藏书量。《你很快会长高的》《鼠小弟和鼠小妹》系列、李奥尼的全部作品、《快乐鸟的许诺》《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花婆婆》《云朵面包》《小蝙蝠德林》《图书馆狮子》《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蚯蚓的日记》《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彩虹色的花》《爷爷一定有办法》《大脚丫跳芭蕾》……这些绘本带给我们很多美好时光。到了高年级,为了让她阅读更多的英文原版绘本,更加自主自由地选书,我申请了绘本馆的年订,由她自己在网上选书,有专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一天,她借回台版的《绯红树》,让我惊艳不已,立即将之纳入我最喜欢的绘本序列中,她却表示看不大懂。我笑评——你最大的幸福就是过得太幸福,你最大的不幸就是过得太幸福。从没有陷入伤痛、沮丧、虚无、自我怀疑的人们,绯红树只能隐蔽在一片葳蕤中不能觉知。
        10岁之前,在阅读内容上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分歧,我读给她听或者她自己读,都是有趣的、优美的、善良的。因为我偏好博物学,常常带着她去观鸟、辨认身边植物,小意一不小心就成了同学眼中的花鸟鱼虫专家,她对《昆虫记》兴趣不大,更偏爱《山居鸟日记》。我则喜欢石井象二郎的《我的科学研究》,日本作家特有的小心思小趣味,还有《追逐阳光之岛》《万物有灵且美》《所罗门王的指环》、梅特林克的《蜜蜂的生活》《眷恋昆虫》。读到有趣的地方,就分享给她。她从《最脏最脏的科学书》开始,横扫与身体有关的科普类读物,在饭桌上淡定地向我和田同学发问:“你们俩有痔疮吗?你们俩一上厕所就看报纸看书,没半个小时出不来,一定有痔疮。”孩子她爸差点没被当场噎死。随着年龄增长,她旁逸斜出越来越多,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分歧自然越来越大。像《幻想数学大战》《查理九世》这类在我看来简直一无是处,但是她喜欢,巴巴地求我买而不得,和小伙伴们互相借阅,一本不落地追着看。到了五年级,全班一起迷上玄幻,天天惦记着唐家三少有没有更新《斗罗大陆》。沉迷杨红樱为代表的校园儿童小说,罔顾我“读一百本等于一本”的评价,她一面回应“真的很好看”,一面把书城整面墙的作品悉数读完,然后说:“嗯,我看够了,确实是一百本等于一本。”为了这些在我看来乏善可陈的书,她在书城里一站几个小时,废寝忘食,这些书的语言风格就是小意和她的伙伴们私下秘密写作的表述方式,是他们最喜欢阅读也是他们最愿意模仿的对象。而我除了开车送她去书城,只能默默叹息,一再对自己说,你也是读武侠出身的,不要鄙视轻贱通俗的流行的文字。
       小意在书城的阅读是从翻阅各种笑话集锦开始的,整个小学阶段她都特别偏好阅读各种轻佻搞笑的东西,比如嘻哈农场系列,一群动物无厘头地搞怪,小意每次读都嘎嘎大笑,弄得我莫名其妙。《幽默大师》每期必看,拿到新出的《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就激动万分,和我们当年一样,直奔笑话漫画那两码,边看边笑得满地打滚。爱看笑话的后遗症是爱时时刻刻拉人分享,她乐于给所有的人讲笑话,不分场合,不惜强人所难。以至于我和先生一听到“给你们讲个笑话吧”,就相顾无言加苦笑。鸡汤系列也是小意所好,《小故事大智慧》《时文选粹》之类都是当年我编写教材时买的参考资料,她不断翻找出来反复地读,我总是趁着整理书柜把它们反复发配到书橱更边缘的地带。其实,当年应总编要求还买了不少周国平、刘墉、毕淑敏和余秋雨,因为藏得深,没有被她找出来。我有时也悄悄劝自己,投其所好拿出来吧,如果她不能超越鸡汤期,干脆让她喝到发腻直至免疫。可我还是做不到,只把高考阅读选文者偏爱的刘亮程、王开岭的书推荐给她,小意懒散地翻翻,说句“还行吧”,就扔一边去了。王尚文等主编的《新语文读本》,方卫平编选的《最佳儿童文学读本》、严凌君主编的《青春读书课》、安房直子的系列、西顿和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我比较喜欢,看到小意也非常喜欢地拿来一读再读,特别欣慰,拉着她赞叹半天。“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彩乌鸦”系列等儿童小说我都很喜欢,一天一本的速度读了个遍,书柜中也是乌泱泱地一排又一排,但小意只挑了其中寥寥数本来读,大多还是寒、暑假老师指定要求阅读的。二年级的时候,她在学校课堂上看了半部《夏洛的网》,回来花了几天功夫读完了第一本儿童小说《夏洛的网》。我永远记得她半倚在贵妃椅上哽噎沉静的样子,一生中总要有被一本书深深打动的经历,我只是意外竟出现得这么早。现在的她把感动落泪看做非常难为情的事情,有力地向我宣称:“我才不会轻易流泪!”
       一套《儿童的文学世界》在女儿的书柜里已经呆了差不多4年了,购买之初我大致翻过,女儿则是直接无视它们。直到三四年后,她突然开始一本本仔细翻看,进而因此在书柜里寻找那些买来后一直沉睡的书籍,重新阅读已经阅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甚至开列书单要求购入新书。对照这类索引书,她目的性很强地在书城里挑书,每次找到都像中奖一样喜不自胜。记得某天她找出同一本书两个不同版本,惊奇地指给我看,然后选择其中一本埋头读起来。我则简单说了说版本差别,数了数几家颇有口碑的出版社,列举几个我喜爱的译者、作者。小意说,《猫头鹰王国》的译者和《哈利·波特》的译者就是同一个人,我激动了,赶紧附和:“是啊是啊,她的译笔很好,译者和作者一样,当你读出她的好,以后看到她的名字就要买来看,信誉品质保证啊。”10岁之后,小意只接受我极少量的推荐,比如她忙着写自己第一本诗集那会儿,就主动让我推荐各种诗集。迷恋烘焙那会儿,接受了我推荐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看我忙着准备专栏,她抽去《死亡的脸:外科医生手记》,迷得不肯按时关灯睡觉。雄心壮志要去读最难读的书,选的竟是《改变心理学的40个实验》。
       有时我也会被小意带动而态度有所转变。比如小意曾非常喜欢“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我颇不以为然,拿一干经典胡乱篡编,这样也可以?后来真是被小意持续的热爱所影响,爱屋及乌。好吧好吧,且作文学艺术作品简易导读罢。发展到后来,我会主动给我班上的孩子们看卡梅拉系列动画短片,休闲娱乐加普及点儿人文知识,其中有一集《天下第一猪》介绍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